來源:證券時報 時間:2017-03-20 09:26:27
“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”昨日在京閉幕。會上,中國經濟結構性失衡、金融業脫實向虛導致過度金融化等問題備受關注。
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論壇上表示,當前經濟發展面臨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、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、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三大結構性失衡。其中,金融領域存在著資金脫實向虛現象,大量資金在金融體系內自我循環;房地產領域則吸引了大量資金的涌入,一度帶動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,推高實體經濟發展成本。隨著去產能等重點任務的深入推進,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問題可能日漸凸顯。
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也表示,從金融風險方面看,應該關注過度金融化的問題,目前全國出現了過度金融化的苗頭和趨勢。
所謂的過度金融化,據易會滿解釋,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:一是金融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快速上升,目前我國這一比重已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;二是社會上出現一哄而上辦金融的現象;三是部分實體企業片面強調產融結合,一些企業過分倚重和擴大金融板塊的比重,可能會導致金融行為的虛擬化、投機化;四是部分金融機構存在體內循環、脫實向虛,特別是同業、理財、資管、票據,存在杠桿過高、鏈條過長、關聯過于復雜等問題,造成整個的資產負債表畸形。
“金融業如果脫離了實體經濟,過度自我循環,就失去了盈利的基礎,最后必然會出現系統性風險。這也是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深層次原因。”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稱。
面對金融和房地產領域日益積聚的風險,防范風險已成為今年政府的一大重點工作。陳文輝認為,金融安全已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,金融創新必須要以提高實體經濟運行效率為目標,要堅決防止以錢炒錢、自我循環膨脹的現象。與此同時,要回歸本源、專注主業,健全公司治理機制,堅持持續穩健的經營。
何立峰透露,在金融領域,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位置,通過穩健的貨幣政策、精準的產業政策,深化金融體制改革,加快建立監管協調機制,妥善處置不良資產,確保不發生系統性的風險。在房地產領域,堅持因城因地施策去庫存,按照“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”定位,分類調控因城施策,控制信貸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業。他表示,今年要重點推進五方面工作:一是著力創新制度供給,優化要素配置;二是著力實施創新驅動,振興實體經濟;三是著力擴大有效需求,穩定宏觀環境;四是著力防控潛在風險,堅決守住底線;五是著力保障改善民生,增強人民獲得感。
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論壇上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,下一步將繼續采取差別化的信貸政策,對一些房價過熱的城市,要采取審慎的房貸政策;對有去庫存需求的三四線城市,還會給予必要的信貸支持。
如發現頁面出現錯誤或數據不準確等問題,請與我們聯系,同時如您有好的建議也請告訴我們。
郵箱:services@www.patpascoe.com
版權所有:東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Soochow Asset Management Co., Ltd. All Right Reserved
客服電話:400-821-0588 客服郵箱:services@www.patpascoe.com 投訴、反商業賄賂舉報電話:021-50509888轉投訴專線 郵箱:tousu@www.patpascoe.com
公司聲明:本網站所有資訊與說明文字僅供參考,如有與本公司相關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,以相關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為準。市場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!